中国品牌能不能在我国掀起降价潮?从 EV 到 ICE 有什么差别?
从2020年开始是中国品牌开始大举进军马来西亚市场,其中有些专攻 EV ,有些专攻 ICE ,而有些辆这都要。也因为它们大举进攻我国的关系,因此消费者们希望本地的中国汽车品牌可以掀起降价潮,那么这个情况会有可能发生吗?
首先,我们先算一算目前已经进军或者是传闻计划进军马来西亚的主要中国品牌:
- 奇瑞(包含 Jeacoo )
- 上汽集团(MG、Maxus)
- 长安(早前只有商用车,乘用车计划中)
- 长城(Haval、Ora 和 Tank )
- 广汽集团( 广汽传祺和埃安)
- 东风
- 理想
- 比亚迪
- 哪吒
如果以销售成绩来说,目前奇瑞和比亚迪处在第一梯队,其中奇瑞主攻纯燃油市场(混动和电动迟些会上),至于 比亚迪则是主打纯电动(混动也在计划中)。先说比亚迪,因为我国政府激进的电动车政策(电动车近乎免税、比起其他东南亚市场更夸张),加上比亚迪是最早大规模铺设电动车销售网的品牌,所以目前它是马来西亚市场当之无愧的龙头,其中刚刚发布的 BYD Seal 在价格部分更是力压 Model 3 ,更是比泰国更便宜(虽然泰国 Seal 起步价更低,但是是最入门的版本,而我国的 RWD Premium 车型是中配版本),对于加速本地电气化进程会是有很大的帮助。
至于奇瑞,虽然头两款产品都是纯内燃机,但是凭借着接近 Proton X50 价格的 Omoda 5 还有 Tiggo 8 Pro 也算是在本地的站稳了阵脚,这主要是因为奇瑞在本地设立工厂还有承诺未来的投资,因此政府给予了一定程度的回扣,但是很明显可以看到内燃机车款和电动车款在价格部分能够做的还是有很明显的差异。
我们不能否认中国电动车品牌在马来西亚确实很有效的降低了电动车售价,这让马来西亚的电动车在2023年有着极速的发展,但是在汽油车(包含纯燃油和混合动力)虽然可以可以维持一个比较有竞争力的价格,但是肯定不会有电动车那么卷,主要的差异就是在税务上,我们上面也说到了目前在马来西亚的中国品牌中仅有奇瑞进行 CKD ,因此可以获得一定的税务津贴或者是减免,所以其他的品牌以进口方式引进纯汽油车款自然是不能和本地组装的车款竞争。
第二点就是进口车需要多负担一个运输费用,因此也会导致车辆的成本提高,加上还有厂商本身的利润以及经销商的利润以及税务,车价肯定不能压的太低,所以中系品牌要想在本地威胁到日系甚至是国产车,还必须有和日系车商一样的大规模投资( Toyota Bukit Raja 工厂耗资20亿令吉、 Honda 马六甲工厂也接近这个规模),不然真的是难以撼动日系在本地的地位。
当然以上提到的只是一小部分原因,其中还包括了日系从1970年代就开始在本地培养的供应商网络、售后服务网络以及零件以及零件库存网络等等,另外日系车上也会在东南亚市场进行一些本土化的调整(例如冷气系统和悬吊设定),这些都是中系品牌还需要努力的。
最后要提到的是政府给予的电动车免税政策将会在2025年完结,届时只有 CKD 的车款才可以获得税务的福利,因此预计在2026年之后中国品牌在马来西亚的格局就会开始洗牌(和现在的中国市场一样),不过可以预见的是在2024年到2025年这两年期间,电动车在本地的价格还会继续下探、至于内燃机车款价格下探的可能性则不大,但是配备的部分肯定会有着更大的提升,所以在未来两年应该会是本地汽车市场最为百花齐放的时候,当然这样的竞争受惠的始终还是消费者。